对咖啡座老板兼艺术收藏家余欣而言,钻石不是永恒的,一幅深具意义的水墨画,才能世代相传。钻石,她瞧也不瞧一眼。水墨画,她开了美术馆来收藏。
Photography LAVENDER CHANG
Styling TOETY LIANG
发型 JEREMY YAP 化妆 ROS CHAN using Chanel
本地水墨画收藏家余欣,自幼喜欢艺术,可惜求学时没有美术课程,感觉自己和艺术无缘。但对艺术的那股热忱,一直在骨子里.结婚后,旅居香港。丈夫从事房地产业,她留在家当主妇。为人母后,她与艺术再续前缘。除了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三个孩子身上,剩余的时间她充分用来接触艺术。
水墨画之缘
“我开始接触西方艺术,但中华艺术的水墨画最吸引我。那是一个起步,慢慢地我更爱上它。虽然我知道自己无法成为大画家,但我很用心去欣赏艺术品,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收藏之旅。”
住在香港时,因为经常飞往中国,余欣因此认识一些中国大陆画家;从他们那里,她对水墨画更加了解。2001年至2002年,她经常到中国的美术馆参观作品,并虚心向这些中国画家和鉴赏家学习。她原本就对传统水墨画有浓厚兴趣,学习过程中,很快上手。
“在新加坡,真的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大大幅的水墨画。中国就不同。当时我真的相信,那是唯一能让人看到大作品的地方,我很珍惜那个学习过程。”
私人美术馆
回新后,她向丈夫表示重返工作岗位的意愿。后来,她在位于乌节路国泰附近开办Luxe Art Museum美术馆。
那个时候,她已购藏了数百件当代水墨作品。当时很少人会购买水墨画,因为担心潮湿发霉,不懂得如何照顾。这恰好合她意——余欣并不打算卖画,收藏使她更开心。
“2003年,我回来办画廊,正好碰到SARS。我对水墨画有一定的研究,有些画家当时还未成名,但我有信心他们的作品将来会红。”
对那些卖不出的作品,日久生情,后来她决定不卖。这仿佛,是她购藏水墨画的一个浪漫过程。
“当然,我还是得卖出一些作品,毕竟美术馆的空间有限。但无可否认,拥有自己的美术馆,让我有更多学习的时间与空间。因为这样,我的人脉更广,接触的画家更多。”
过去几年,她办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画展。她见画家、协商、讨论、规划目录,一切亲力亲为。
“整个过程很多工,但也因此,让我肯定自己喜欢收藏,多过卖画。我办画展的原因也很简单:希望能通过个别主题,带出画中的情感和意境。
至于为画展添作品,我不会限制画家的创作范围。很多时候,我要他们画出真感情。我并没有什么特别宏伟的艺术理想,我只要画家忠于作品和自己的原意。”

钻戒靠边站
余欣深爱水墨画,已是不争的事实。我问她,身边好友是否对她艺术的一面,感到惊讶。
“老实说,我不是很artistic。但是我真的很爱艺术。有一次,我先生买了一枚几卡拉的钻戒送给我。当时我在中国购画。回来后,我瞧也不瞧一眼,并告诉他我在中国看到五件作品,全部都是我在美术馆里看到的大画。
这些画家的作品都出现在双年展,而它们就在美术馆里,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眼前。只要他肯出钱买,画就属于我的。我告诉他,钻戒我不要,他可以帮我买画。”她笑说。
相信很少女人会拒绝钻石和珠宝。余欣透露,这些作品的身价,如今已超越了那枚戒指。
回溯当年慧眼识英雄,她说过去能在双年展出现的画家很用心,因为能被邀请到双年展非小事,他们会为此加倍努力。
况且,中国也在迅速发展,许多外国收藏家蜂拥而来。对这些画家而言,是秀出才华的最好机会。
听余欣解释,我觉得她是被一股莫名的纯真给吸引。
“是罕见的,对我来说是购得好作品的难得机会,这些画家会很兴奋地告诉我,他们如何创作这些画。当我拥有这些画,我再也不看什么钻戒了。”
“当然,你购藏的那几幅画,如今价格不菲。”
“其中一件,我以两、三万购得,现在身价至少100万。”她说。

凭感觉收藏
笔墨特色一直受到余欣喜爱,尤其是当代水墨画。
访问当天,在画廊看到的收藏品,均属当代作品。田黎明、韩书力、曾密、仇德树、王无邪,都是她欣赏的画家。
“他们都还活着。”她强调。
我好奇问她为何要如此强调。
“死无对证。”她说。
她解释市场上有很多的假画,要辨别真伪,最可靠的方式,即找画家本身鉴定。如果他们不在世,争论不休也没用。
中国水墨画历史悠久,买卖与展览系统,已有一套很成熟的模式。余欣透露,在中国有很多出色的画家,虽然没有艾未未的国际声誉,但作品还是受到中国内地的肯定。
“我不一定只要买大师的画作。在水墨的领域里,一定有适合各年龄层的作品。在每个省份里,30至40岁、40至50岁、50至60岁等等,每个年龄层,均有自己的十大画家。
有时我也参观十大以外的画作。你要知道,有些画家得以参展,不一定靠真材实料。做足功课,还是必要的。”
开办Luxe美术馆之前,她在牛车水有一间画廊“新艺溯馆”,规模不大,空间有限。
她的目标始终是开自己的美术馆,因为她相信只有美术馆的宽广空间,才能容纳最好的素质作品,这也是她开办Luxe美术馆的最大原因。
“2006至2008年之间,很多中国私人美术馆崛起。当时有很多出色的画家,他们都不愿意到画廊参展,反而选择这些私人美术馆。我先生建这栋楼时,就腾出巨大空间让我办美术馆,皆在吸引好的画家前来参与由我主办的画展。所以,这不是什么生意,也没有商业计划,只是为了我的兴趣。”

不会做生意
余欣目前全情投入美术馆的咖啡座生意。她坦言自己是个很糟的生意人,一切从零开始,一步一脚印,慢慢踏近。
收藏水墨画,完全属于个人嗜好,她没有兴趣炒价,或为了投资而收藏作品。
她最希望自己对中国水墨画的浓厚兴趣,能感染三个孩子。他们均到国际学校上课,英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,要了解水墨画的渊源历史,有点难度。
“我很重视孩子的自由,只要他们不懒惰,每件事物都能培养兴趣。但如果他们真的一点兴趣也没有,我也不能逼他们爱上水墨画。其实,我也希望能为本地人介绍更多当代水墨画作。但我能力有限。”她解释。
除了水墨画,余欣也尝试引进西藏艺术品,并开办西藏艺术品展览。但她还是钟爱水墨画,并透露目前在筹备一个很大型的展览。
人家说艺术细胞是与生俱来的,但从余欣身上,我感觉艺术细胞也可以用心(和金钱)培育。一旦培植出来,它永远不会离开你的身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