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杯中国茶,让西方老太太感动落泪。法国六个创造奇迹女人之一,世上唯一女贡茶师曾毓慧,嗅觉灵敏到幻异境界。用一辈子的坚持热爱,成功促成中西共鸣,中国茶大显神威,法国充满东方温情。
Photography CHRISTOPHER KHOO 桃花源提供茶馆图
我不喜欢喝热饮料,自小对中国茶没什么感觉。但因为去年访问了大华银行集团主席黄祖耀的女儿黄玮玲,她和我分享中国茶道,使我对中国茶有了多一点认识。
今年初,在网上搜集资料时,无意中看到一则茶闻,说这世上只有一位女贡茶师,台湾人,在法国巴黎,而且有自己的茶馆——桃花源。
哗!颇有武侠气派,我很好奇,到底她的茶功有多深厚?为了见她,我到巴黎走一趟,带女人一起去。
爸妈给我很好的鼻子
桃花源(La Maison des Trois Thès),在巴黎左岸。
走入茶馆,就看到一整面吸附在墙上的金属罐子。瞄到一枝香、吊金钟、超过一千罐的茶叶,令人瞪目结舌。
宽敞空间里,高背明式椅、黑陶大茶壶、旧青花小碟、老木碗、拿破仑时期磅秤……中西合并,古典极致。
“我就是喜欢老的东西。老,我很能够接受。这些桌子都是门板做的。
记得以前走丝路,经过山西省,人家在拆老房子,所拆下的门都好厚。我就把所有的门板买下来,然后找北京修复家具的工匠,将门板制成桃花源的茶桌。”
曾毓慧轻声细语地解释。这里人人称她Master Tseng,她就是桃花源馆主。
“爸妈给我很好的鼻子。分析一件事情,或不管做什么,我都从鼻子开始。若我不喜欢一个人,通常因为受不了他们的体味(大家笑了)。来,先喝一杯。”
曾毓慧无茶不欢,连去餐馆吃饭,也携带自己的茶叶。没有茶,她说不能讲话。她拿出白毫银针,早春第一批采的茶叶。
“这是早春头两天采的。甜,像糖水且带天然花香,闻起来似黄水仙、梅花、果香、龙眼、很熟的栗子。蜜香,就像洋槐树的花蜜味道。好的茶对我来说,有非常细致丰富的香气。”
曾毓慧闻着杯盖,脱口而出的形容,让我惊奇,茶香会变?
最好的茶叶带到法国
教导客人喝茶,从嗅觉开始。对曾毓慧而言,所谓的茶道表演、功夫茶仪式,只是一种形态,源自日本,非中国文化。
“这些属于多元性推广方式,并不是中国茶的本质。茶就是用来喝的,香气、味道、口感,这些都是很实质的分析,这才是茶的本质。
今日一些媒体封我为世上唯一的女贡茶师,实际上,我没有这种野心,我只想把中国最好的传统,完整地呈献到西方世界。”
她每年花上六个月时间,造访各地茶园,了解茶叶生长情况。如葡萄酒的葡萄,好坏看天气土壤;她的目的,就是把最好的茶叶带到法国。
“20年前,在法国讲到中国茶,大家都皱眉头。问是否喝过中国茶,他们答:中国餐馆的茉莉花茶。
当时也有人说最好喝的茶,是产自大吉岭的红茶。我不服气,我从小就喝中国好茶长大,我认为中国茶的素质高过大吉岭。
法国是个讲究美食的地方,美酒在美食界占一席之地。我要把中国茶的形象提升到这个境界,中国茶也可以成为国际美食的一部分。米其林指南里的星级餐馆,应该供应我们的中国茶。”
“你觉得你做到了吗?”我问。
“我做到了。”她微笑。
我的心已不在音乐里
曾毓慧母亲一家从福建安溪,迁徙至台湾南投。父母两边的亲戚,三代传承制作茶叶的功夫。
童年在山林度过,山清水秀,徜徉大自然中;果实、花香、雨林,万物之气,成了童年味道,铭记于心。她从小就泡在茶园里,对制茶过程了如指掌,洞悉各种茶叶味道。
但茶园的一切,她父母并没参与。她的父亲曾江源,曾任台湾国父纪念馆馆长,母亲则是教育界精英。
长发披肩,双瞳精灵闪烁,加上一身书卷气质,曾毓慧的华丽颓废,一如三毛“橄榄树”歌词里的飘逸。
当然,我知道她从哪里来。台湾之女,为什么离乡独闯法国?只为带几片中国茶叶让西方人欣赏?
“我在台湾学音乐时,玩竖笛。音乐系毕业后,就顺理成章来巴黎继续深造,然后开始授课演奏。开茶馆前,我在巴黎音乐界工作了三年。
现在你问我当年的事,已经有点模糊了。但我最记得的我的最后一场演出。上台后,我东张西望,寻找答应来看我演奏的朋友,我在数人头。我恍然大悟……对于一个艺术家,这是件很可怕的事。即使我在台上演奏得多好,我的心,已经不在音乐里。
那晚演奏完毕后,我辞职,连音乐学院的教职也辞了。也许是我的个性,我追求完美,我不想丑化我的音乐。离开后,我回到我的最爱——茶。”
中国茶走进国际美食
20年来,曾毓慧在这里落地生根,和法国商人结婚,育有一个孩子。这段茶旅,她凭嗅觉味觉,在法国打响名堂。我好奇她在什么时候,发觉自己成功了?
“曾经有位先生走进桃花源,当时我不认识他。他朋友说,我的嗅觉很灵敏,所以他带了几瓶酒让我细赏,想和我切磋。
我不喝酒,因为酒量不佳,单单闻瓶塞就会晕,哈哈。但我还是尽力了,就闻闻他的酒。他听了我对酒香的分析,相当满意,很开心,觉得我讲得很对。既然我闻了他的酒,我也要他闻我的茶,教他怎么分析茶香。
他听我分析茶的香气,很惊讶,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可以这样品茶。就这样,我们成为好朋友。后来我才知道,他是1992年世界侍酒冠军(Best Sommelier of the World,1992)Philippe Faure-Brac。”
把茶当美酒,法国人很快入门,她的茶也就走入法国美食殿堂。巴黎米其林三星大厨们,对她的嗅觉佩服得五体投地。奶酪大师Philippe Olivier、巧克力大师Jacque Genin,纷纷主动找她,用她的茶搭配茶点。
乳酪配茶,乳香茶香也可在口中完美交融。吃黑巧克力,应该喝正山小种;苏红茶也可配巧克力。肉桂口味,则配乌龙茶类中极品:木栅铁观音。
后来,法国《Elle》女性杂志,也请她以法文撰写美食配茶专栏。她终于成功把中国茶,带入国际美食,提升中国茶的地位。
对法国人而言,她是奇女子。法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《费加洛》(Le Figaro),称她为法国六个创造奇迹的女人之一。
巴黎争取主办奥运,桃花源被列为必访之地。Nestlé矿泉水请她寻找顶级水源,闻闻一个上午,5000欧元(约8400新元)。
为保金字招牌,曾毓慧鼻子投保5000万台币(约200万新元 )。
闻茶香为何会落泪?
“你见过不少茶客。告诉我,令你很感动的偶遇。”
“有一天,一位七十几岁的老太太,在女儿陪同下,从法国南部蒙彼利埃过来巴黎,到桃花源品茶。她是一位画家,常年在她家乡温室里画画。
那天,我选了台湾宜山的高山茶让她品尝。老太太年纪大了,我怕杯子太烫,便主动帮她拿着杯子和杯盖,让她专心闻。
她鼻子非常灵敏,随着每一次的香气转变,她能告诉我不同的来源。当时我没正视她,就只是低头专心听她讲,很享受。
突然,我感觉我的手腕湿了。我抬头看,是她的眼泪……老太太不停地掉眼泪。她很不好意思,向我道歉。接着说,在闻香过程中,她闻到小时候闻过的一种香气,长大后几十年来,再也没闻过。童年回忆,因为香气而纷纷涌现,让她感动不已。”
这时,曾毓慧眼眶渐湿,坐在我身旁细听的女人,眼睛开始下雨。我随即喝了一口茶,我自己的眼泪和茶往肚子里吞。
我拿起杯盖一闻,速变的茶香扑鼻而来。
一室静谧中,桃花源里播放着悠悠古筝曲子。每一个弹拨音色,重叠弦段,犹如眨眼幻变,却又同时散发莫名清心味的茶香。中国茶的魅力,我今天终于见识,深入体会。
虽然我才三十几岁,但要我回想童年五六岁的事情,应该无法全记起来。一个人,活到七十几岁,要唤醒一生美好回忆,恐怕难上加难。活到那把年纪,回忆深锁心房,无法打开,会否觉得自己梦幻一生?
简单的一杯中国好茶,竟然是打开回忆之锁的钥匙,勾起老太太的回忆,提醒她这一生非梦一场,而是真正地活过。
我问女人为何落泪,她说:“这种感动,不像戏剧桥段,没法策划出来。想不到一杯中国茶,能为人间洒满温情。”
曾毓慧一心只想为中西饮茶文化,搭起一座桥梁,让东西方人有种共鸣。
撇开三星米其林师傅、侍酒师的鉴定、媒体封号,单凭法国老太太闻中国茶而落泪的事实,不已证明了曾毓慧的成就?
仅凭中国茶。